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 B.武昌起义 | C.北伐战争 | D.南昌起义 |
1937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日军出现在北京近郊,其援引的条约签订于下列哪一战争之后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
| 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 |
| 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 |
| 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
| 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 |
土地兼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它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而且严重激化了统治危机,因此历代政权都采取了抑制兼并的措施。下列各项措施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北魏实行“均田制” | B.明朝的“鱼鳞图册” |
| C.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D.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
| 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
|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
|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
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 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
|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
|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
|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