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示叶绿体中部分结构和过程,a~h代表物质,①、②代表有关液体。图示结构表示的是( )
A 较强光照下,①处pH最小,c流入②时实现能量的转换
B a、g分别是电子受体和供体,b将扩散而不再参与暗反应
C 膜结构为叶绿体内膜,存在光反应需要的叶绿素和蛋白质
D f、h将在②中参与三羧酸循环,h属于某些酶的辅助因子
由于细胞中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段在细胞分裂中丢失(如图甲),导致某女子的14号和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发生异常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女子体细胞中只有45条染色体但表现型可能正常 |
B.DNA的断裂、错接是形成这种异常染色体的根本原因 |
C.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女子可产生6种不同配子 |
D.该女子与正常男子婚配没有生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风险 |
有关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均以DNA的两条链作为模板 |
B.均可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
C.均以氨基酸作为基本组成单位 |
D.催化生成的产物不相同 |
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取出根尖,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的染色体均如甲所示 |
B.第二个细胞周期中的染色体均如乙所示 |
C.第三个细胞周期中1/4的染色体如丙所示 |
D.图丙所示染色体仅出现在第三个细胞周期 |
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性染色体如右图所示。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区(Ⅱ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区(Ⅰ、Ⅲ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的大小、形状不同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
B.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Ⅱ片段 |
C.Ⅰ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蝇中概率高 |
D.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雄蝇中表现 |
扁豆具有多种外皮性状,是由同一基因位点的多个不同基因控制的。将纯种不同性状的扁豆杂交得到F1,然后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表。 据表判断,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亲本) |
F1表现型及比例 |
F2表现型及比例 |
麻面A × 麻面B |
全部麻面A |
麻面A:麻面B=3:1 |
麻面B × 斑点A(或B) |
全部麻面B |
麻面B:斑点A(或B)=3:1 |
斑点A × 斑点B |
斑点A、B混合 |
斑点A:斑点A、B混合:斑点B=1:2:1 |
斑点A(或B)× 光面 |
全部斑点A(或B) |
斑点A(或B):光面=3:1 |
A.一株扁豆的外皮性状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B.光面扁豆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C.亲本麻面A和斑点B杂交后代全为麻面A
D.控制斑点A和B的基因是共显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