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混合物 |
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苯(苯酚) |
溴水 |
过滤 |
B |
乙烷(乙烯) |
酸性高锰酸钾 |
洗气 |
C |
乙酸乙酯(乙酸) |
NaOH溶液 |
蒸馏 |
D |
溴苯(液溴) |
NaOH溶液 |
分液 |
某温度下,体积和pH均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溶液的pH随溶液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I是氨水的pH变化曲线 |
B.b、c两点溶质的浓度相等 |
C.中和a点时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所需硫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
D.c→d的变化过程中,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小 |
一定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X、1 molY,发生如下反应:2X(g) + Y 3Z(g);△H =" -a" kJ/mol (a>0)。经过60 s达平衡,此时Y的物质的量为0.2mol。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Z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2 mol·L—1·min—1 |
B.若再充入1 mol Z,重新达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不变,则Y为气态 |
C.达平衡后,实际放出的热量为b kJ,则b=a |
D.若使容器体积变为1L,Z的物质的量不会增大 |
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且在强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2+、Al3+、SO![]() |
B.K+、Na+、SO![]() ![]() |
C.Na+、K+、NO![]() ![]() ![]() |
D.NH![]() ![]() |
下列各组单质中,前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将后者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的是
①Al、Fe ②Cl2、S ③Mg、C ④H2、Cu ⑤C、Si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 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 |
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 | 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