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A.水解DNA |
B.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
C.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
D.中和细胞 |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对于上清液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A.可能是搅拌不充分,T2噬菌体有一部分没能与大肠杆菌分离 |
B.可能是保温培养的时间过长,部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已裂解 |
C.一定是离心速度太快,有部分T2噬菌体过早与大肠杆菌分离 |
D.一定是保温培养的时间过短,部分T2噬菌体还未完成侵染 |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没有相同的蛋白质 |
B.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没有基因的表达 |
C.癌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有关 |
D.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 |
下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图中a~g为物质,①~⑥为反应过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图中a物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绿色植物能利用它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c中。 |
B.图中①表示水分的吸收,③表示水的光解 |
C.将b物质用18O标记,最终在(CH2O)中能检测到放射性18O |
D.在g物质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将迅速下降 |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D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
B.脂肪分子中氢含量比糖类多,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
C.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仁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
D.细胞核是具双层膜并可以产生水的结构 |
不同温度下饲养的金鱼移入新环境后,对温度变化的耐受程度不同,下图表示金鱼的耐受范围,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20℃饲养的金鱼比30℃饲养的金鱼更耐低温 |
B.30℃饲养的金鱼比20℃饲养的金鱼生存温度范围更大 |
C.当饲养温度为20℃时,金鱼的致死临界温度为2.5℃和34℃ |
D.随饲养温度的升高,致死温度逐渐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