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唐朝李益《喜见外弟①又言别》一诗,完成下面题目。
十年离乱②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③,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④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外弟:表弟。②十年离乱:指安史之乱。③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沧海事:指世事变化之大,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④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__________”;七、八句转入“___________”。(每空一词,2分)
诗中从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的诗句是:
揣摩“秋山又几重”中“秋”字所包含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4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 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 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 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 恐惊平昔颜!这首诗是日落时分诗人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首联中“千里”、“片时”作强烈对照,引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边一首诗。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zé)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瓯(ōu):杯子。结合“叹息”一词,探究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试结合“草深” 、“鸣蛙”两个词语,赏析“草深无处不鸣蛙”这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路转溪头忽见”中“忽见”写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古诗赏析。(6分)
蝉【虞世南】蝉【李商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虞世南的《蝉》中暗喻诗人身份的词是__________。(2分)
同是咏蝉诗,但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分别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