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当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时,中国的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纷纷提出各自的不同救国方案。
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材料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李鸿章
材料三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四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
材料五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之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                        
——陈独秀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怎样付诸实践?
(3)材料三的“变”在政治上有什么表现?又是如何实践的?
(4)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主张?他是如何实现他的主张的?
(5)材料五体现了陈独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为此他是如何做的?
(6)以上材料反映中国近代思想是如何演进的?在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过程中,其主流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历经思想观念——制度——器物的原发创新历程。
——百度网
材料二“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三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方相比,中国走这种近代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从2010年11月1日到2011年4月28日,国务院利用一年多的时间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从家庭地位讲,多生男孩,将来或读书做官,或出门经商,最起码也可做到在乡里人多势众,不受欺负。而生女孩,下层民众认为女儿将来是人家之人,要倒贴一笔嫁妆费,故称女孩为“赔钱货”。……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人口观念在战斗中形成,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是正确而必需的。……新中国建立至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时期,毛泽东的人口观基本与革命战争时期一致。……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左”倾错误,毛泽东指导思想中的“唯意志论”被歪曲和过分夸大。在“人定胜天”思想的作用下,毛泽东又再次将“人多力量大”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他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说到:“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在城市,特别是在知识阶层家庭中,确是自觉地选择了“优生优育”的观点,因为养育子女不仅仅是经济成本问题还有时问问题。少部分人甚至走向极端,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建立“丁克家庭”。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四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医学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先进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注:汉代人口税中有一种算赋,是15岁至56岁的男女成年人交纳的,每人一算,120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家发展造成的影响。
(3)材料三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
(4)根据材料四,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上述材料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A.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选成早在秦孝公父祖辈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所以他取消的贵族特权,只是秦国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血亲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秩等级“的特权体制。
——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
(1)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体现了这一核心观点?这一措施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因素。
B.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自由者,凡所欲为,理无不可。此如有人独居世外,其自由界域,岂有限制?为善为恶,一切皆自本身起义,谁复禁之?但自入群而后,我自由者人亦自由,使无限制约束,使入强权世界,而相冲突。故曰:人得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此则《大学》絜矩之道,君子所恃以平天下者也。”
——严复《群己权界论》
材料二 “而常语之称自由,则与有议院等“。故言其民自由,无异指其国之立法。
——严复《宪法大义》
材料三 “国大民众,而行宪法,代议所不能不用者也。”
——严复《宪法大义》
材料四 “三权者,前已及之,立法权,行法权,司法权也。中国自古至今,与欧洲二百年以往之治,此三者,大抵不分而合为一。至孟德斯鸠《法意》书出,始有分立之谈,为各国所谨守,以为稍混则压力大行,民无息肩之所。顾考之实事,亦不尽然。”
“诸公勿视立宪为甚高难行之制。笃而论之,其制无论大小社会,随地可行;行之而善,皆可以收群策之效,且有以泯人心之不平。”
——严复《宪法大义》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的主要政治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政治观点产生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严复政治思想的认识。
C.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
材料二 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的,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治着其它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
——摘自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的时代背景。
(2)在材料二中,柏拉图认为城邦统治者应该具备什么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提出此观点的时代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如何看待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由主义是一种真正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若要维护政治自由,是决不能牺牲经济自由的。即使政府掌握经济能带来更高的而不是更低的效率,对它的反对也不能有丝毫更改。它将摧毁政治平等,它只会增加而不是减低滥用权力和腐败,它将窒息主动精神和创造性。
——摘自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罗斯福提出美国自由主义传统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深信人的尊严;二、信仰人类理性的力量和自由求知的力量;三、高度认识到个人对自己及其邻居的责任;四、坚信一个最好的社会就是能使大多数成员最充分地发挥其潜力;五、愿意并感到有义务通过公共利益而行动。
——摘自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 “新政”完成了一次政府职能的转变,它从两个方面永远地改变了美国的自由主义:一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二是政府对人民福利的责任。
——摘自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他也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使自由主义自由放任的古典时期过渡到国家有限干预的现代阶段。
——摘自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胡佛对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关系的认识。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佛的经济思想对当时美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罗斯福所阐述的自由主义与胡佛的自由主义相比,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他们的本质是否相同?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

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召开,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记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首届世博会,展示该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的划时代成就。1853年纽约世博会上,附有安全装置的电梯首次登台亮相,并从此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上,贝尔发明的“电话机”被认为是“最值得惊异的东西”,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也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56吨重的蒸汽机。
——摘自世博网
材料二(一)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上,上海商人徐荣村以特产“荣记湖丝”参展获得金、银两枚奖牌,此君在二十年后赞助了中国近代史上赴美留学的小学童。
(二)王韬(知识分子)亲历了1867年巴黎世博会。(三)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民正式参加这次世博会,并建造国厅,展品仍为中国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工艺品,不外是古董、玉器、丝绸、瓷器、苏杭扇笔、宁波木器、笔墨等。
——摘编自乔兆红《百年演绎: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嬗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19世纪50年代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条件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参加世博会的人员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4分)
(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外展品的不同点及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