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
2014年10月1日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 59 周年纪念日,59 年来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殷实,社会大局稳定。其原因有()
①党和政府实行了正确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②自治区行使民族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
③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激发了社会活力
④自治区人民自力更生,其他地区大力支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4年3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文批评那些“只知道热烈鼓掌、点头称是”的代表 委员,呼吁“会场讨论,何惧观点交锋?代表委员当铭记:你沉默,就是人民失语;你认真,民主才能运转起来!”这段博文强调代表委员()
A.由人民选举产生,要密切联系群众 |
B.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 |
C.要对人民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
D.肩负人民期望,要如实反映人民要求 |
2014年3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中指出,腐败是政府的天敌,对腐败零容忍。在反腐工作中,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还要“把钥匙交给人民”。由此可见()
A.防治腐败必须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
B.要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
C.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是激发人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
D.应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决权、参与权、监督权 |
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治理的主体还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从“管理”到“治理”的变化()
A.使管理的主体都具有了行政权力 |
B.意味着政府削弱管理、强化服务 |
C.有助于扩大人民民主、实现社会正义 |
D.有利于政府职能的缩小,人民权利的扩大 |
2014年3月28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城镇住房保障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指出,城镇住房保障范围为城镇家庭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并且明确了“租转售”的相关条件。该举措()
①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尊重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②有利于维护低收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有利于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树立政府权威、坚持执政为民
④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体现了我国注重扩大公民政治权利
A.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