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材料二:
为了促进科技进步,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国家出台“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即企业研发投入,可以减免税收。2008年,仅上海就有千余企业享受到减免税30多亿元,而“少交”的这笔税收,又能被用于新一轮的研发。就这样,研发、免税、再研发,形成了良性循环。
(1)材料一的两个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图所示现象之间有何联系?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对材料二呈示的国家鼓励企业研发投入政策的正确性加以分析说明。
(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外贸稳定增长,关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关乎经济稳定增跃目标的实现。
注: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出口保持强劲势头,比上年增长20.3%。2012年1—8月我国出口额为13091.1亿美元,增长7.1%。
材料二当前,在出口仍将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性情况下,我国部分出口企业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产品注入科技基因,成功地规避了贸易壁垒,使企业出口额逆势上扬。
材料三 2012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东调研时强调,面对当前的困难,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增强企业信心。坚定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企业家要用智慧捕捉危机中蕴藏的机遇,以更长远和更开阔的眼光开拓进取,奋发圈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说明企业科技创新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积极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要求,说明企业应如何战胜困难。(8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即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注:①目前,全球饥饿人口已经达到9.25亿,世界粮食安全形势越发严重。②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材料二解决农业问题的最终出路靠科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共享。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如何体现政府宗旨的。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辩证法知识,对国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加以分析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运用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关道理的?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党坚持高度的文化自觉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不断向中国挑起事端,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向中方提交了就南海问题提起国际仲裁的照会及通知。2月19日,中方声明不接受菲方所提仲裁,并将菲方照会及所附通知退回。中方的上述立场不会改变。中方一贯致力于通过双边谈判和协商解决有关争议。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谈判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也是包括菲律宾在内的签署国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作出的承诺。中方坚持按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和《宣言》的有关精神,通过双边谈判解决领土和海洋划界争议。
联系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中方表态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互联网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生活便利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网络管理的法规不健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利用网络信息工具侵犯国家和公民权益的问题。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网络规范、健康、有序运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结合材料,运用公民与国家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