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中国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被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
唐朝前期设置的北庭都护府:
A.有力地管辖了整个新疆地区 | B.恢复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
C.是唐太宗时期设置的 | D.加强了对回纥的管理和控制 |
下列制度中,在唐太宗时期得到发展的有:
①三省六部制②募兵制③两税法④科举制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①②④ |
隋与秦的统治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①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②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③兴建了重大工程,影响深远④实行赋役苛重的暴政,引发人民反抗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随着商业的发展,唐朝在货币和金融方面有重要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A.唐玄宗整顿币制发行开元通宝 | B.开元通宝的发行和柜坊的出现 |
C.政府设置官员管理货币存放和借贷事务 | D.邸店成为我国最早的金融机构 |
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有:
① 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② 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进一步改进
③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④ 扬州、成都成为东、西地区经济中心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