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一人,无论做何事均问阴阳先生,看是否吉时,一日,被塌墙所压,请邻人救,邻人曰:“先问阴阳先生,今日是否宜动土。”这一故事启示我们
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 B.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
C.一切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 D.要从正确的思想原则出发处理事情 |
2009年7月22日,太阳照常升起。但这一天的太阳又是如此特殊,这将是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对于国人来说,更是500年一遇的奇观。据此回答问题。过去,民间流行“天狗吃日”的说法,现在普通群众都知道日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运行造成的现象。这体现了
A.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无限发展的 | B.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
C.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 D.社会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
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
到世人的承认。材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们对日食的认识过程蕴涵的哲学道理是①意识不能反映客观事物 ②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③人们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真理是在与谬误作斗争的过程中获得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2009年8月4日,有关部门宣布,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一年间探测到的科学数据,已经获得多项成果,对我们以后深入研究月球有很大的帮助。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诗句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
“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从哲学角度,这句话强调的是
A.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裂那些不利的联系 | B.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
C.任何事物都包含利与不利两个方面 | D.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善于借用别人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