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上半年,北京以8%的GDP增速位居全国31个省区市排名末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行有余而力不为”?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北京提出要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列,把五年年均增速审慎确定为8%,为全国31个省区市最低。面对“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北京的科学发展在“调”和“转”上加大力度。围绕群众关心、舆论关注的交通拥堵、房价虚高、大气污染等三大问题,北京坚决实施控车市、调楼市和首钢退市三大策略。虽然这三大措施直接影响了1.8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却大大便利了市民的出行,维护了楼市稳定,老百姓也得到了更多的“蓝天白云”。如果说,“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调控是中央下发给各地的一张考卷的话,倒数第一,恰恰是北京“行有余而力不为”的精心备考,是心甘情愿主动站位的结果。
结合上述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说明北京在GDP增速排名中甘愿倒数第一的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现人生价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增进大众福祉,既要增加劳动者收入,又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015年以来,全国已有天津、深圳、山东等23个地区先后宣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如下图)

(1)请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上述举措对劳动者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当前,我国大众创新创业与过去的创业相比发生了如下变化: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推动大众创新对打造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
材料三:劳动创业文化和环境比降低门槛更重要。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关注首次创业率,更要关注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创业率。要从投资环境、科研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营造宽松的创业氛围,鼓励创业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
(3)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材料四:讲述中国创业者的故事,不是要猎奇,最重要的是要传播中国价值观,追求中国梦。在各大主流媒体的精彩故事里,主人公有创业成功而转战公益的科技博士,有志愿支教边疆的年轻女学生,有向绿色产业转型的矿老板,有在纽交所敲钟的“快递小哥”,还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挥洒汗水的普通工人,他们的故事无不充满梦想与拼搏的跌宕起伏,无不用朴实而感人的细节诠释着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奋斗与努力。
(4)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说明“朴实的细节”能“诠释着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的奋斗与努力”。

材料一:自2015年10月24日起,我国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1.5%: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第六次降息、第五次降准,“双降”后存贷款基准利率降至历年最低水平。央行表示,为推进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一变化将导致商业银行无论在资产端还是负债端都要差异化经营,过去那种“躺”着就能赚钱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表:利率政策调整后,部分商业银行定期一年存款利率执行情况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南京银行
北京农商银行
中信银行
宁波银行
利率
1.75%
1.75%
1.90%
1.95%
2.00%
2.025%
上浮
17
17%
27%
30%
33%
35%


材料二: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在经济有一定下行压力、流动性偏紧的背景下,央行出台了“降息降准”的特殊政策,目的是维持货币市场的宽松环境,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能够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促进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发展,起到恢复经济以及促进发展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说明储户和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趋势?
(2)结合材料二,说明央行“降息降准”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云南丽江的纳西古乐,是由“洞经音乐”、“皇金音乐”以及丽江本土音乐“白沙细乐”组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三江并流”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纳西族人民的生活孕育了纳西古乐,使纳西古乐虽经漫长岁月的流变,仍然保持其音乐的原生形态,留存至今,堪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
目前,纳西古乐与其他古老民族的传统音乐一样,面临现代音乐形态的冲击和自身后继乏人的困境,如何保持纳西古乐长盛不衰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纳西古乐被视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知识分析,纳西古乐留存至今的原因。
(3)请为保持纳西古乐长盛不衰提几条合理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一直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材料一:西藏经济发展虽然有区位、资源等优势,但也存在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经济外向程度低,发展起步晚,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等制约因素。因此,要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全国的支持。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西藏地区交通设施的投入,使西藏地区交通状况用几十年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目前,中央及地方财政用于西藏自治区民生支出占该区预算总支出的70%以上。交通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和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飞速发展,使西藏生产条件、居民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
有专家指出,未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还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依靠中央关心和全国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推进改革,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材料二:在西藏,多民族群众聚居在一起的社区非常普遍,生动地诠释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每到藏历新年、春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住在一个大院里的居民不分民族,都要聚在一起吃“民族团结饭”,跳“民族团结舞”。尽管生活习俗不同、语言不同,但多年来,大家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1)结合材料一,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财政在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并说明西藏应如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分析材料二所反映现象的政治意义。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从“法治”的角度谈一谈怎样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