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的化合物氯化钯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CO,常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PdCl2+H2O=CO2+Pd↓+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PdCl2>CO2 | B.反应中PdCl2被氧化 |
C.生成22.4LCO2时,转移的电子为2mol | D.CO气体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表现还原性 |
A、B、C、D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C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C>A
B.离子半径:D3+>B2-
C.非金属性:A>B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C < D
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碳酸钠、氧气和硫酸为原料生产重铬酸钠(Na2Cr2O7·2H2O),其主要反应为:
⑴4FeO·Cr2O3+8Na2CO3+7O2 8Na2CrO4+2Fe2O3+8CO2
⑵2Na2CrO4+H2SO4Na2SO4+Na2Cr2O7+H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⑴和⑵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
B.反应⑴的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O·Cr2O3 |
C.高温下,O2的氧化性大于Fe2O3小于Na2CrO4 |
D.生成1mol的Na2Cr2O7时共转移5mol电子 |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而且呈无色的是
A.Na+、Fe3+、SO42-、NO3- | B.OH-、Ba2+、HCO3-、Cl- |
C.H+、Mg2+、Cl-、NO3- | D.K+、H+、ClO-、S2- |
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现象或反应 |
原理解释 |
|
A. |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
B. |
合成氨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
C. |
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比镀锌铁易腐蚀 |
锡比锌活泼 |
D. |
2CO=C+O2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
该反应△H>0,△S<0 |
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用金属钠除去乙醇中混有的少量水 |
B.用足量铁粉和氯气直接反应制FeCl2固体 |
C.用激光笔照射鉴别Fe(OH)3胶体和Fe(SCN)3溶液 |
D.用铂丝蘸取某溶液于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不含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