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器物上的颜料“汉紫”至今尚没有发现其自然存在的记载。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进行超导材料研究时,偶然发现其成分为紫色的硅酸铜钡(化学式:BaCuSi2Ox,Cu为+2价),下列有关“汉紫”的说法中不正确是( )
| A.x等于6 | B.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2SiO2 |
| C.易溶于强酸和强碱 | D.性质稳定,不易褪色 |
如图,采用NH3作还原剂,烟气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催化剂,测量逸出气体中氮氧化物含量,从而确定烟气脱氮率,反应原理为: NO(g)+NO2(g)+2NH3(g)
2N2(g)+3H2O(g),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 B.催化剂①、②分别适合于250 ℃和450 ℃左右脱氮 |
| C.曲线①、②最高点表示此时平衡转化率最高 |
| D.相同条件下,改变压强对脱氮率没有影响 |
向20mL 0.1mol/L NH4HSO4溶液中滴入0.1mol/L NaOH溶液至恰好反应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反应过程中:c(H+) + c(Na+) + c(NH4+)=c(OH-) + 2c(SO42-) |
| B.当滴入30mL NaOH溶液时(pH>7):c(NH4+)>c(NH3·H2O)>c(OH-)>c(H+) |
| C.当滴入20mL NaOH溶液时:2c(SO42-)=c(NH3·H2O)+ c(NH4+) |
| D.当溶液呈中性时:c(NH4+)>c(SO42-)>c(Na+)>c(H+)= c(OH-) |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Al(OH)3悬浊液:向1mol·L-1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mol·L-1NaOH溶液 |
| 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
|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再加入少量新制氯水,观察实验现象 |
| D.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
已知“瘦肉精”含有克伦特罗,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克伦特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18ON2Cl2 |
| B.该物质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 |
| C.该物质的分子中有8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
| D.该物质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等 |
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关于颜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黄色 ②淀粉溶液遇碘离子——蓝色
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 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红色
⑤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 ⑥过氧化钠在空气中久置——淡黄色
⑦Fe3+离子遇苯酚——紫色 ⑧石蕊试液中通二氧化硫气体——无色
| A.①②③⑧ | B.①④⑤⑦ | C.②③④⑥ | D.④⑤⑦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