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与应用题(每空2分,共16分)
(1)在田径比赛的4´100m接力中,公认的强队偶尔会因交接棒时的失误而与冠军失之交臂.请你给他们提出一个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亮同学利用光路图作出了当蜡烛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实际上,从烛焰A点发出的无数条光线透过凸透镜发生折射后,都在A′点会聚,A′点就是A所成的像点.赵亮在作图时选择的是两条特殊光线,其中一条是“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不改变传播方向,沿直线传播”,请你仿照划线部分的描述,对另一条光线进行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探究实验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 |
(4)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图-甲):
①烧杯内充以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_____________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
②烧杯底放一个凸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③烧杯底放一个凹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丙所示,说明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3)
(4)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当一束光射到凸凹不平的物体时,它的反射光线是射向不同的方向的,不是平行的,所以我们才能从不同的地方看到同一个物体,而这种反射方式称为“漫反射”;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1)当光找到烟雾时,烟雾颗粒对光的反射方向是不同的,会发生漫反射现象,所以我们从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路径;
(2)当在烧杯底放一个凸透镜时,法线光路聚集,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如果放置凹透镜,发现光路是发散的,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漫反射;会聚;发散.
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导题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电路,A、B之间接导体,
(1)本试验通过 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小明发现手边只有一根较长的金属丝,他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是否与 和 有关.
一个额定电压是2.5V的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约为8Ω.小明想测量它的额定功率.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1个、规格分别为“10Ω 1A”和“5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2个,导线若干.
(1)小明设计了图甲所示电路,他应选用规格为 的滑动变阻器.
(2)图乙是小明根据电路图连接的实物图,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不亮,经检查是由于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图乙中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3)小明正确连线后,继续试验.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4)实验结束后,小明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滑动变阻器的AP部分比PD部分热,这是因为 .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 N.
测量序号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① |
1 |
20 |
2 |
10 |
② |
2 |
15 |
1.5 |
20 |
③ |
3 |
5 |
1 |
15 |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
(2)小车放置的位置越高,木块被撞击得越远.研究表明:当 一定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
(3)甲、乙两次实验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 (填序号).
①f甲>f乙②f甲<f乙③f甲=f乙.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也能方便地测量 .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