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0~11题。“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 B.美化环境 | C.防风固沙 | D.净化空气 |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最主要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
下表中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
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 B.更多的休闲时间 |
C.更高的收人 | D.更优的自然环境 |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开发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甚至用现代科技研制出一些能源的替代品,但仍有许多资源短缺、枯竭。据此回答下列各题。造成目前耕地资源减少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A.植树造林占用大量耕地 | B.退耕还湖,土地减少 |
C.滩涂逐渐盐碱化 | D.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
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主要表现为
A.人类生存空间相对有限 | B.资源供应相对有限 |
C.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 D.人类科技水平还不高 |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
B.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
D.乙处气候是因受赤道低压控制,且受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影响下形成的 |
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
B.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
D.靠近赤道,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
丁地位于赤道附近,但年平均气温仅为13~14℃,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寒流影响 |
B.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 |
C.地处热带丛林,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 |
D.终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雨天多,太阳有效辐射量少 |
读图回答。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它们对应的数码代号分别是
A.③④②① | B.②①④③ |
C.③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
B.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
C.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快于发达国家 |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
|
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表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四大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过高,是因为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水资源 |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A.降水总量少 | B.降水年际变化大 |
C.浪费更严重 | D.水资源需求量大 |
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河流径流量较小 | 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 |
C.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 D.水资源春夏多,秋冬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