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34~36题。

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农业因素 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 D.工业基础条件

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公元190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23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有21起都是由于地震导致的。其主要分布情况如下:

次数
国家
4次
中国(唐山、海城等)
3次
伊朗
2次
土耳其、意大利
1次
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秘鲁、智利等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A.这些地震大多数为深源地震
B.土耳其、意大利由于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故地震较多
C.发生地震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D.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秘鲁、智得等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故地震较多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多3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B.人类活动也可以诱发地震
C.各地地震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D.地震属于内力作用,无法监测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各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86%
14%
20%


45%
55%
90%


8%
92%
89%

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2009年中央电视台开年热播大戏《走西口》中的主人公田青在内蒙古包头从事的是从包头到新疆阿克苏的皮货贩运生意。据此完成1~2题。
从内蒙古包头到新疆阿克苏沿线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内蒙古包头所在地区所属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下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迹地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及判断依据组合正确的是

A.东、西、南、北—地形、水源 B.北、南、西、东—热量、光照
C.南、北、东、西—土壤、水源 D.西、东、南、北—地形、光照

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

A.水旱灾害频繁 B.沙尘天气加重 C.物种减少 D.地震灾害

下面是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对比表,分析后回答1~3题:

甲地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暖流经过的地区 B.常年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地势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终年很大

乙地植被有以下特点:

A.根系发达、叶小多刺 B.草高树稀,旱季落叶
C.普遍生长着苔藓和地衣 D.阔叶林高大茂密

下列对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的降雨类型主要是气旋雨和锋面雨
B.乙地气候类型在南极大陆最典型
C.乙地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比甲地明显
D.甲气候最大的分布地区是非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