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按东、西半球部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 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 点。
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 小时。
如果这一天是农历十五,上海地区人们还需要等待约 小时才能看到东边天际升起的一轮圆月。
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 。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某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统计表,据此回答题。
城市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
甲 |
4:30 |
18:30 |
![]() |
乙 |
7:10 |
19:30 |
![]() |
、甲城市的经度为( )
A.![]() |
B.![]() |
C.![]() |
D.![]() |
、乙城市在甲城市的( )
A.东北方 | B.西北方 | C.东南方 | D.西南方 |
、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纬度低,热量充足 | B.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
C.山地垂直地域差异显著 | D.迎风坡降水丰沛 |
、乙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
A.交通落后 | B.土地荒漠化 |
C.土壤盐碱化 | D.农林资源锐减 |
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形态千姿百态,无一不深深打下了环境的烙印,下图为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题。.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 B.气候 | C.水文 | D.生物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
( )
A.团聚状 | B.带状 | C.网状 | D.棋盘状 |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近期出台,将增加清明(4月4日或5日)、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中秋(农历八月十五)等传统节日为国家假日。下列传统节日中,北京昼长减去北京夜长差最大的是( )。
A.春节 | B.清明 | C.端午 | D.中秋 |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题
地 区 |
种植业比重 |
畜牧业比重 |
商品率 |
投入劳动力数量 |
① |
86% |
14% |
20% |
多 |
② |
45% |
55% |
90% |
少 |
③ |
8% |
92% |
89% |
少 |
、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 B.混合农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种植园农业 |
、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 B.四川盆地 | C.大自流盆地 | D.墨累—达令盆地 |
、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水平 | B.充分利用水资源 |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
右图是某地区某种人文景观分布图。据此回答题。、这幅图的标题可能是( )
A.乳畜带分布图 | B.石油工业区分布图 |
C.城镇分布图 | D.种族严重冲突地区分布图 |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此类景观多分布在( )
A.平原地区 | B.高原地区 |
C.崎岖山区 | D.复杂的丘陵地区 |
、影响图中景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开发时间的长短 | B.宗教与军事 |
C.气候与河流 | D.自然资源与交通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