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错误的是
A.用无水乙醇作层析液 |
B.提取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
C.研磨时要加入碳酸钙,以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
D.研磨液用滤纸过滤后,盛放滤液的小试管要及时用棉塞塞紧 |
如图是某遗传系谱图,图中Ⅰ-1、Ⅲ-7、Ⅲ-9患有甲种遗传病,Ⅰ-2、Ⅲ-8患有乙种遗传病(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已知Ⅱ-6不携带两病致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体内含有致病基因的疾病才是遗传病,否则该疾病不能遗传给后代
C.图中Ⅲ-8的基因型是bbXAXa或bbXAXA,Ⅲ-9的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
D.如果Ⅲ-8与Ⅲ-9近亲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12
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
关于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只能储存于细胞核中,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
B.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 |
C.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 |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密码子有所不同 |
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上的某基因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为200个 |
B.将一个被15N标记的噬菌体(含一个双链DNA分子)去侵染含14N的细菌,噬菌体复制3次后,则含有15N标记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8 |
C.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6%,则腺嘌呤的分子数占24% |
D.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4,则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0.4 |
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 |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 |
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
D.此实验证明DNA是蓝藻的遗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