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曾作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员……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
A.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 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
C.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 D.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
小明的爷爷退休前是市人大代表,小明在帮爷爷整理书籍时看到一部国家宪法,其中第五条第一款写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部宪法颁布实施的时间应是 ()
A.1997年 | B.1999年 | C.1982年 | D.1954年 |
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成为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
D.1992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B.民主、平等 |
C.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 D.人民当家做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个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对这组镜头解读正确的是()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浙江某少数民族自治县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手机信息中的是()
A.共同团结奋斗 | B.共同繁荣发展 |
C.民族平等 |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