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的《过沙头》:“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下面诗词中与《过沙头》蕴含的哲理相同的
A.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
B.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
C.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
据《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那么“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
A.意识决定物质 | 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
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
A.批判地继承 | B.把二者结合起来 |
C.借鉴其合理思想 | D.批判其错误观点 |
该图为“中国人口普查——2010”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人”字和国画“中式民居”为主要图形元素,以国旗颜色为主要色素。书画风格的“人”字抽象化为万里长城图形,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这反映出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