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主要依据是
A.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从此结束 |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 |
C.宪责任内阁制从此形成 |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从此稳定下来 |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 B.从制度到思想 |
C.从制度到文化 | D.从器物到制度 |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反映了严复( )
A.中体西用的观点 | B.人民主权的主张 |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 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 )
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伦理 |
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 |
C.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
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 |
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翻译数量占译书总数的22%;到了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数量占此期总数的61.4%。近代中国出版内容的变化说明( )
A.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学相对立 |
B.洋务派只重视西方科学技术 |
C.国人已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 |
D.当时出现了学术救国的热潮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 B.“中体西用” |
C.维新思想 | D.“兼容并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