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施政方案,它的提出来
| A.反映了农民阶级发展经济的要求 |
| B.表明在太平天国运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
| C.符合当时太平天国的社会实际 |
| D.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在探求强国之路时在向西方学习 |
当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
| A.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
|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列强的侵略 |
| C.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
下面是某同学历史研究卡片的摘选,据此判断他研究的问题是?( )
| A.战略防御为什么采取运动战方式 | B.战略反攻为什么千里挺进大别山 |
| C.战略决战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 D.平津战役为什么先打两头,再取中间 |
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 B.红色政权的建立 |
| C.抗日战争的爆发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下表是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这表明当时的国民党是()
| 地 区 |
党员人数 |
学生 |
工人 |
农人 |
| 绥远 |
3200 |
8% |
3% |
80% |
| 湖北 |
1877 |
63.1% |
2.3% |
8.9% |
| 广东 |
15000 |
21.2% |
20.1% |
39.1% |
A.发展中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某书中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这说明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引发的中国的变化在于()
| A.工业化、专业化 | B.城市化、福利化 |
| C.民主化、法制化 | D.多样化、产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