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
|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 |
| C.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完成 |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唐太宗将校猎,时收获未毕,栎阳(今陕西临潼北)县丞刘仁轨劝谏曰:“今年甘雨应时,秋稼极盛,玄黄亘野,十分才收一二,尽力刈获,月半犹未讫功,贫家无力,禾下始拟种麦。今供承猎事,兼之修理桥道,纵大简略,动费一二万工,百姓收敛,实为狼狈。”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唐朝北方旱田实行粟与冬小麦复种 |
| B.唐朝北方一年两熟制已经比较普遍 |
| C.唐朝时期土地休耕现象就已比较少 |
| D.唐朝比较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完善 |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
| B.“天下一家”“家国一体” |
|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
张分田在《中国帝王观念》中提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皇帝观念和皇帝制度既是社会大众对君主制度普遍信仰的产物,又是君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产物。皇帝称号是在君权观念不断扩张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性政治观念与秦始皇个性化选择相结合的结果。”作者的主旨是()
| A.皇帝观念是秦始皇个性化强加选择的结果 |
| B.皇帝制度是历史长期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 |
| C.皇帝称号是社会群体性政治观念的集中体现 |
| D.皇帝制度是社会大众对君主制度信仰的产物 |
近年来,多部古装影视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甄嬛传》热播后,流行起了“甄嬛体”,一时之间“真真儿的”、“极好的”等词语被扑面而来;《花千骨》热播后,人们则用“洪荒之力”来形容难以克制的情感或情绪;《琅琊榜》热播后,“琅琊榜”成为人们对社会上很多现象进行排序的代名词。这些现象表明()
| A.近年来国产良心古装剧的数量越来越多 |
| B.电视艺术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
| C.电视对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
| D.电视艺术不断地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 B.“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
| C.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
| D.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