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为我国省级行政区1995--2003年各地区净迁移人口(停留期间90天以上的迁入和迁出人口差值)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图(未包括港、澳、台统计资料)。读图,回答第4、5题。图中各省级行政区 ( )
A.人口迁人量由东至西递减 | B.人口迁出量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
C.直辖市以人口迁入为主 | D.少数民族自治区以人口迁出为主 |
以下省区人口迁移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红壤贫瘠 |
B.四川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 |
C.新疆人口迁人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
D.北京人口迁人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鼓励 |
读下表,完成1~2题。
类地 行星 |
质量(地 球为1) |
体积(地球为1) |
平均密(g/cm3)度 |
公转周期 |
自转周期 |
水星 |
0.05 |
0.056 |
5.46 |
87.9d |
58.6d |
金星 |
0.82 |
0.856 |
5.26 |
224.7d |
243d |
地球 |
1 |
1 |
5.52 |
1a |
23h56min |
火星 |
0.11 |
0.150 |
3.96 |
1.9a |
24h37min |
材料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在同一平面 |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
下表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大陆部分投资表”。读表完成下题。
年份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2002年 |
2004年 |
地点 |
上海 |
北京 |
南昌 |
重庆 |
南京 |
项目 |
汽车电子、汽车装饰、汽车玻璃 |
铝制散热器 |
车用空调产品 |
整车合资企业 |
整车合资企业 |
上述地理现象属于
A.产业转移 B.工业集聚 C.资源调配 D.劳动力转移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人口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从1998年开始,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 B.人口死亡率低 |
C.原有人口基数小 | D.大量人口迁入 |
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近期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 B.劳动就业压力增大 |
C.社会劳动力不足 | D.城市环境质量陡然下降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GDP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7~8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上升 |
B.能源利用率越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 |
C.人口数量变化是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
D.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
2002—200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A.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 B.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 |
C.使用清洁能源比重上升 | D.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的共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是为了应对
A.臭氧层变薄 | B.全球变暖 | C.酸雨扩散 | D.地震频发 |
与传统经济模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禁止CO2的排放④追求绿色GDP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