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在甘肃建设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据此回答44-45题。 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节水措施,提高河西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河水流量,促进流域生态修复 |
| B.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用量,预防农业点源污染的发生 |
| C.大力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的水平和能力 |
| D.促进祁连山冰雪融水速度,保障河西灌区用水安全 |
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 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
|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 |
|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
|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7-9题。
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 B.台风 | C.洪涝 | D.寒潮 |
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7、8月 | B.甲——3、4、5月 |
| C.乙——5、6月 | D.乙——12、1、2月 |
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暴雨 |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D.气温高,蒸发量大 |
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 A.滑坡-台风-雷暴 |
| B.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 |
| C.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 |
| D.地震-山崩-泥石流 |
导致我国频发旱涝的原因是
| A.多山的地貌 | B.强烈的地壳运动 |
| C.特殊的地理位置 | D.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3—4题。“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风蚀作用 | B.水蚀作 | C.沉积作用 | D.风化作用 |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 A.开山取石 | B.环境污染 | C.滥伐森林 | D.过度放牧 |
下列情况中,灾情最严重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防灾抗灾能力弱 |
| B.经济发展水平低,防灾抗灾能力强 |
| C.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抗灾能力强 |
| D.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抗灾能力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