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日,在杭州,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刚好途经此地的阿里巴巴员工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最美妈妈”感动了中国人。但她说,“我不是英雄,只是恰好碰到了”。她的事迹说明
A.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
B.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
C.实现人生价值就要自我牺牲 |
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有特殊机遇 |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与“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都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据此回答6一8题。上述两种关于世界的认识
A.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 B.前者是不可知论,后者是可知论 |
C.前者是辩证唯物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 D.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
上述两种观点,其分歧是围绕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而形成的 | 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
C.世界是否变化发展的问题而形成的 | D.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
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中的前一种观点根本一致的是
A.神灵决定着自然的变化 | B.理生万物 |
C.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 D.物是观念的集合 |
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使物质生活的富足成为现实。然而,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自然资源是否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处理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人们在经过了这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据此回答4-5题。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了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源于生活实践 |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
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
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
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
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
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 |
D.对世界的思考是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
以下对哲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具体科学的一种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③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④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互为基础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之所以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因为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
B.只要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情就必定能取得成功 |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 |
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观就是方法论,二者没有差别 |
B.世界观人人都有,方法论通过学习才能把握 |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D.世界观是零散的,方法论是系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