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糖类物质是
A.麦芽糖和乳糖 | B.纤维素和蔗糖 |
C.糖原和淀粉 | D.葡萄糖和核糖 |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
B.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和a基因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 |
C.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D.采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 |
一般情况下,下列各项能用2n表示的是()
A.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所产生的DNA分子数 |
B.含有n个碱基对的双链DNA分子可能的种类 |
C.具有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 |
D.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n代后杂合子的比例 |
一个基因型为BbXh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BbbXh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BXh,Y,Y |
B.Xh, bY ,Y |
C.Xh,bY,Y |
D.BbbXh,Y,Y |
下图是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对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图甲中的细胞来自于动物的同一器官,则最可能是来自于雄性动物的精巢 |
B.在图甲②所代表的细胞分裂的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重组 |
C.在睾丸中,图乙中的BC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前、中、后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时期 |
D.若该动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有XY,变异通常发生在图乙中的BC段所代表的时期 |
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B.若I-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 |
C.如果II-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了一个不患甲病的儿子,则该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 3/5 |
D.如果II-5与II-6结婚生育了一个女儿,则该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