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
少;②由于惊恐而出现的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达到脊髓 |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
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有些植物没有X、Y染色体但有雌蕊和雄蕊 |
B.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就不会产生XbY的个体 |
C.伴性遗传都表现交叉遗传的特点 |
D.X、Y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
在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发现过程中,“演绎”过程指的是
A.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
B.根据F1的性状分离比,提出“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推断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l:1 |
D.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推断出F1中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l:2:1 |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
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②④⑤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④ |
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而减半 |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