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研究甲湖泊中某深度生物的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强度。具体操作如下: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a、b、c,将a先包以黑胶布,再包以铅箔。用a、b、c三个瓶分别从待测深度的水体取水样,测定瓶中水体的氧含量。将a瓶、b瓶密封再沉入待测深度的水体,经24小时后取出,测两瓶中氧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则24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的情况是

A.24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v mol/瓶
B.24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 mol/瓶
C.24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D.24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下图所示甲、乙、丙中的曲线分别表示一种生命现象,坐标a、b、c表示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变量。
生命现象:①生长素的浓度对根和茎生长速度的影响;
②恒温动物、变温动物体温变化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③二次抗原免疫与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变量:I.时间;II.温度;III.生长速率。
下列关于甲、乙、丙所表示的生命现象及对应的a、b、c正确的一组为

A.甲为①,a为III;乙为②,b为II;丙为③,c为I
B.甲为②,a为II;乙为③,b为III;丙为①,c为I
C.甲为③,a为I;乙为①,b为III;丙为②,c为II
D.甲为①,a为III;乙为③,b为I;丙为②,c为II

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溞下降 D.乌鱼上升

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 C.生物进化 D.种间竞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