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极少数大肠杆菌发生了裂解
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沙漠科学家在新疆塔里库姆塔格沙漠发现了沙生柽柳。该植物对研究沙漠植物物种生长、气候演变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生活在沙漠中的沙生柽柳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蛋白质 B.水 C.糖类 D.无机盐

下表列举了部分元素在自然界和人体内的质量分数(%),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H
O
Fe
Ca
地壳
0.19
0.22
47
4.5
3.5
人体
9.4
63
25.5
0.01
0.31

A. 上表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B.上表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C.上表中列举的化学元素都是生命所必需的大量元素
D.上表中列举的C、H、O、Fe、Ca是人体所必需的化学元素

关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元素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界中有的元素,非生物界一定有
B.非生物界有的元素,生物界一定有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D.C、H、N三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创立后不需要再进行修正补充
B.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是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的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D.细胞学说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统一起来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坡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