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烧碱、液态氧、碘酒 |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
C.干冰、铁、氯化氢 | D.空气、氮气、胆矾 |
200℃时,11.6 g CO2和H2O的混合物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反应后固体增加了3.6 g,则原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5.8 | B.11.6 | C.23.2 | D.46.4 |
下列A~D 4组,每组有两个反应,其中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一组是 ( )
Ⅰ |
Ⅱ |
|
A |
少量SO2通入Ba(OH)2溶液中 |
过量SO2通入少量Ba(OH)2溶液中 |
B |
少量浓氨水滴入Al2(SO4)3溶液中 |
少量Al2(SO4)3溶液滴入浓氨水中 |
C |
0.1 mol Cl2通入含0.2 mol FeBr2的溶液中 |
0.3 mol Cl2通入含0.2 mol FeBr2的溶液中 |
D |
过量稀硝酸与少量铁屑混合 |
少量稀硝酸与过量铁屑混合 |
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挤压装置①![]() ![]() |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
D.向装置![]() |
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 | B.烧杯中铁、铜都无 |
C.烧杯中铁、铜都有 | D.烧杯中有铁无铜 |
已知下列元素的半径为:
原子 |
N |
S |
O |
Si |
半径r/![]() |
0.75 |
1.02 |
0.74 |
1.17 |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A.0.80×![]() |
B.1.10×![]() |
C.1.20×![]() |
D.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