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 D.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
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 | B.西汉 | C.唐朝 | D.宋朝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量衡、货币 | B.统一全国文字 |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 D.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长,跨国公司普遍发展,区域性经济集团纷纷建立。这些现象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已经结束 |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C.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 D.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下列不属于这一体系的是()
A.世界银行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C.关贸总协定 | D.联合国 |
某年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钢铁工业整个工业的基础”,其它部门必须“停业让路,让钢铁元帅开帐。”歌词作家田汉南行至漳州,他看到当地群众砍伐相思树做燃料,遂写了一首诗:“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
B.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
C.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俄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
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