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这表明
A.清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预谋已经有所察觉 |
B.李鸿章对中日两国矛盾解决寄希望于国际势力 |
C.清政府对解决国际争端方式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
D.甲午战争的爆发按当时的国际法中国有一定责任 |
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资产阶级宪法 |
B.《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 |
C.1954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D.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 |
1949年初,毛泽东、周恩来向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指()
A.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筹建新中国 |
C.召开中共七大 |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将井冈山确定为重点“红色旅游区”的主要依据是它见证了()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B.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
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 |
D.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
五四运动中的直接斗争目标基本实现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B.废除二十一条、内惩国贼 |
C.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 | D.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 B.体现天赋人权 |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 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