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丁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且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B.将混有少量CO的CO2气体点燃,以除去CO |
C.将混有O2的CO通过灼热的CuO,以除去O2 |
D.根据H2、CO、CH4三种气体燃烧产物不同将它们区分开来 |
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甲烷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g |
3.2 |
11.2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7.2 |
4.4 |
待测 |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X的质量为2.8 g
C.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
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②
③
④
⑤
资料:A的溶解度 |
|||||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
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C |
检验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
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
D |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