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运用所学知识来鉴定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指导教师为培养同学们的科学实验态度,提供了以下材料用具,并要求同学们先写出此实验的设计方案。
材料用具: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斐林试剂甲、斐林试剂乙、苏丹Ⅲ染液、碘液、试管、量筒、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清水、尿液样品两瓶(其中有一瓶是健康者的尿液,另一瓶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但两瓶均未注明)。
以下是某同学根据老师要求和以上实验材料设计的实验方案,请你帮他补充其中未完成部分。
实验目的:验证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
实验步骤:
(1)用2支量筒分别从尿液中各取2mL,分别注入2支试管中。
(2)分别向2支试管中注入1mL       试剂,使用方法:                    
(3)将2支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A.预测实验现象:                                         
B.分析实验结果: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1分)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的合成部位及作用结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信息分子A代表_______“骨骼肌战栗”的原因是骨胳肌细胞产生了兴奋,兴奋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之间的传递是_____(单,双)向的。若兴奋产生前某离子在神经元膜内和膜外的浓度分别是15 mmol/L 、145 mmol/L,则该离子最可能是______。该实例中___________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2)在水平衡的调节中,合成信息分子B的内分泌腺是______,使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___升高。
(3)体内信息分子C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信息分子D增多,则信息分子C最可能是激素_____,由______合成和分泌的。而信息分子D可通过调节机制,使其含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4)信息分子E代表____,在其刺激下,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的能力增强。

(12分)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面两个图是在温度适宜恒定、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这些色素吸收光能的两个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实验,则图甲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b)位置移动情况是_______。
(3)得到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___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______(用字母回答),EF段的限制因素最可能为______。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
(4)在图甲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8小时,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______klx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

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其中A至H代表物质,据图回答:

(1)图中D是_____,_____(字母代号)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用_____法,可以研究物质B的去向。
(2)场所Ⅱ是_____。多种化学反应能够互不干扰地在场所Ⅰ、Ⅱ、Ⅲ内进行,是由于___(结构)的分隔作用。
(3)选用A、B两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A、B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的释放量(mL)

CO2浓度
灯泡的功率(单位:W)
20
50
75
100
200
300
0.1%
A植物
3.4
16.0
28.2
40.5
56.5
56.5
B植物
2.6
9.1
19.2
55.7
75.6
102.6
0.03%
A植物
2.3
11.2
19.8
27.6
27.5
27.6
B植物
1.8
8.4
18.9
54.2
75.2
101.8

①在阳光不充足的地区,大棚种植A、B两种植物时,光照将最可能成为限制________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
②分析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处于灯泡功率为200 W、CO2浓度为0.03%条件下的A植物,采取________________措施能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③A植物在CO2浓度为0.1%时,若将灯泡功率由300 W再逐渐增大至400 W,请预测O2释放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下图是人体内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A、B和a、b、c代表相关结构,①、②、③代表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从A传到B导致B兴奋,c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的体温调节中枢_________,一方面使骨骼肌颤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___________(填序号)的含量升高,产热增加。
(3)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____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调节血糖升高的原理是__________。
(4)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递质)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从免疫角度上说,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_病。临床上可以切除________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该器官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从而减少抗体的产生。
II.下列是有关植物生长素的一些信息,请结合所学内容,根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其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

图1图2图3
(2)图甲利用琼脂块收集来自小麦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1AA),研究比较小麦胚芽鞘尖端在光下和暗处产生生长素的量。除所需探究的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根据实验结束时收集到的生长素量(图中数字),可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生长正常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的影响,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则图乙是水平放置后,幼苗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则曲线上与茎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对应的点依次是:___________。图丙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关系的曲线。若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x,用数学式表示x的范围:______________。

马铃薯(2n=48)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病毒的侵染会导致其产量大幅下降,培育抗病毒的马铃薯新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病毒复制酶基因(T)通常整合到受体细胞的9号染色体上,转基因抗病毒马铃薯植株基因型可表示为Tt。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马铃薯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组成情况如下图1。限制酶Swa l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为ATTT↓AAAT。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抗病毒植株A的变异类型有。植株A自交产生F1,F1为不抗病毒:抗病毒=1:1,则说明T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以植株A为母本,以正常的不抗病毒植株为父本进行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抗病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2。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有。若以上述过程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其中得到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植株占
(3)若图3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C—G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T就突变为基因t(不能控制合成正常的病毒复制酶)。从抗病毒植株B(图2所示)中分离出图3及其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wa I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4)若从上述抗病毒马铃薯植株B自交所得某F1细胞中分离出其中所含的各种T(或t)基因有关区域,经限制酶Swa l完全切割后,共出现330、777、877和1654对碱基的四种片段,那么该植株的基因型有多种可能性,其共同特点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