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议论文,回答小题。
厚道是一种美德
鱼春
荣获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母校北大一次开学典礼上的演讲中,讲到自己在北大上学时的一段故事。他说,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北大后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一打扫就是4年,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时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又过了10年,到了1995年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美国和加拿大去找我的那些同学。这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优厚待遇,回国加盟,和我一起创业,并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4年水。我们知道,有你这样一种精神,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喝粥。”于是才有新东方的今天。俞敏洪的这段故事,引起人联翩的浮想,从这件“小事”想到了厚道做人的大道理。
厚道是豁达大度的处世之道。是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是表里如一,吃老实饭,干老实事;是人性中的一种美德,最能打动人心。厚道让人信赖,让人踏实,让人放心,让人感动。厚道人作为朋友可交,作为同事可信,作为领导可敬。厚道人不会算计你、欺骗你、出卖你。厚道如冬日的斜阳,夏日的和风,与厚道人打交道就像在洒满月光的湖面上泛舟,让人宁静而温馨。
厚道是一种道德追求。是心地善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事不斤斤计较,遇到别人伤害不记恨,得到别人救助图报答。与厚道人相处,无须心灵设防,不用察言观色,活得轻松自然。
厚道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古训:天道酬勤,厚德载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厚道人在人生路上少积怨,跋涉途中朋友多。幸运总会光顾那些厚道之士,使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事业取得成功。
古人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人们赞美厚道,呼唤厚道,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太多不厚道的人和事存在。厚道是社会文明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抑恶扬善,厚道人越多,不厚道的人越少,就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和谐,社会的阳光越灿烂,生活的花朵越鲜艳。
(选自2010年3月10日《今晚报》).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第一段叙述俞敏洪在北大上学时的一段故事,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作者为什么认为“厚道是一种美德”?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是什么意思?作者引用这句话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爱是最大的出息
张翔
①我有一个很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关于她的笑闻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间还跳过级,为此,她很庆幸地说过自己省了不少学费。就在大家都期望着她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只报了西安的一所大学。成绩出来的时候,遥遥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大家都问她怎么犯傻了啊?她却总是很羞涩地说,我就喜欢西安,不想去别的地方。据说校长最后都止不住骂她一句——没出息!
②但这似乎掩盖不了她的优秀,在西安的那所普通大学里,她依然出类拔萃独占鳌头。在她毕业的时候,她被学校特殊推荐到美国的一所大学留学,费用减免。当美国寄来入学通知书的时候,她依旧推辞掉了,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当老师们暴跳如雷地责问她的时候,她依旧像个旧社会的小家闺秀一样羞涩地回答说:我就喜欢西安,哪里都不想去。老师们又重复了一句话——没出息。
③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初识。我一听说这件事情,就为之扼腕,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心中也觉得这么优秀的女孩,怎么就这么没有出息呢?
④直到今年初秋的时候,她第一次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她的家依旧是那城西的小平房。去的途中,我一路试想这个有个性的姑娘家里会有什么新奇的摆设,个性的装点。直到我跨进她的家门的时候,眼前的情形让我触目惊心。
⑤在她的家里,家具摆设都是上了年月的,破破烂烂,显示着主人生活的艰辛。而更让我吃惊的是,她家里还有一个双腿残疾瘫痪在床的母亲。
⑥原来,她的父亲早在她3岁的时候,因为一场矿难逝世了,丢下了她们母女俩,她的母亲为了供她上学,每天在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给来回的车辆司机卖报纸。终于有一天,一辆车将这位辛苦的母亲撞倒在马路上,车轮轧断了她的双腿。好心的司机补偿了一些营养费,但母亲却用它缴齐了她的学费。从此,母亲就坐在轮椅上,在居民区的门口卖些小百货,她们母女俩一直靠这微薄的收入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⑦在后来的高考和留学的事情中,她“很没出息地”放弃了这些难得的机会,为的只是更好地照顾母亲,因为她知道母亲离不开她。而她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母亲。
⑧我明白过来的时候,泪湿眼眶。我责怪她说:“你怎么不早点说出来昵?大家就不会说你没出息了!”
⑨她微笑着淡淡地回答说:“我妈本来就觉得自己好像耽搁了我,如果大家知道了,说起来,我可能会被人理解,但我妈可能心里就难受死了。而如今,我早已经目标明确了,如果能让妈妈好好地生活,爱她终老就是我最大的出息了。”
⑩她话一说完,眼神温和地望向卧在里屋床上的母亲。而我早已思绪飘飞了。通读全文,理清“我”对朋友感情的变化。
阶段 |
初识时 |
去朋友家途中 |
跨进朋友家门时 |
了解实情后 |
感情变化 |
试想、猜想家里有新奇的摆设个性的装点 |
文章的⑥—⑦段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①段文字中,“个性”意思是什么?读完全文,你对“个性”有什么新的理解?
第⑩段中说“而我早已思绪飘飞了”,展开你的联想和想象,“我”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请用一段文字展现“我”的心理活动。
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完成下面(1)-(2)题。
材料一:洪战辉以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材料二:丛飞深深地知道贫困到无法继续学业的滋味,他倾家荡产也要资助山里的孩子们上学。
材料三:
(1)结合原文和上面两则材料,说说你对“最大的出息——爱”的理解。
(2)试着补充一则材料(作为材料三),让“爱”的蕴含更加丰富。
世界上最好的手
如果可以,我愿意承担你生命中所有的苦难;如果不可以,我愿意教会你去如何承担苦难,为此,我将自己降到和你一样的位置,这样的爱,你感受到了吗?
我和父亲一起旅游,记得是一个中午,到了一个山间小镇,我们走进一个小食店。
我们买好了就端着盘子找桌子。看到一张桌上只坐了一个年轻的母亲,打扮得很利索,短发,抱着孩子。我走过去问:“我们可以坐这儿吗?”
她微笑着点点头。我们就坐下吃起来。
那位母亲在照顾着她的孩子,喂他吃饭。她哄着孩子,--边笑,一边喂。他大大的眼睛,可能一岁多一点,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的勺子,一口一口地吃。
我感觉到有点什么不对,是那个母亲的动作。她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地低头在她的盘子里舀菜、拨拉、再喂到孩子的嘴里。开始我以为她在逗孩子玩,但她那麻利的动作,告诉我有别的原因,可她的双手好像没有问题啊!
我们慢慢攀谈起来,她问我们从哪儿来,去哪儿玩。突然,我吃惊地发现:没有看到孩子的两只小手!对,只有手臂,两只袖子是空的。我偷偷拉拉父亲的衣角。
她大概感觉到了,继续那样喂着孩子,平静地说:“是个意外。”
她也没有说什么意外,我们也不好问。大概几个月前的事。反正后来就截肢了。右手只有上臂,左手好一点,但小手也是没有了。
我顿时感到很痛心,很难过。她对我父亲说,孩子的爸爸已经离开了家乡,去浙江打工。为的是赶快存点钱,要为孩子装一双“世界上最好的假手”。
“要世界上最好的。”她又喃喃地重复了一遍。
后来,我把心中的一个疑惑问了出来:“那么,你为什么要用嘴喂孩子吃饭呢?”
她解释道:“孩子失去双手时,还不记事。他还不知道将来的痛苦。但是他这一辈子注定了要用假肢,要用嘴和双脚来代替自己的双手。我是他妈妈,我不能让他现在就感到痛苦。我要让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地开心。”
“所以,我要让他知道,妈妈也是用嘴做事的。开始我不熟练,慢慢地我就会了。你知道吗?孩子天天跟我在一起,看着我,很会模仿的,学得比我还快。他可以用嘴做好多好多的事了。所以,只要我在孩子面前,我就尽量用嘴做事。”她很自豪地说,就好像一名普通的母亲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考了第一名。
“我要好好保护他的牙齿。”她一面说着,一面开始收拾。我看着她熟练地用两手抱着孩子,轻轻地放进一个小车里,然后用嘴收拾着桌子,把一些杂物放进一个开口的包里,用牙一拉带子,把头挎了进去,包就到了肩上。
她跟孩子说:“和爷爷和阿姨说拜拜。”孩子就摇晃着小脑袋,咿呀着说:“拜拜。”然后她继续和孩子说着话,转身出了店门。看着母子俩快乐的背影,我在想,一个很普通的母亲,竟会如此伟大! (作者:绿 叶)文章开头直抒胸臆,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写母亲打扮利索、动作熟练,从中你看出了这位母亲怎样的特点?
母亲的开朗乐观无形中已经影响了孩子,试举一例说明。
文中最好的手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
二是指:试从文章选材的角度,说说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给你的启示。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从第一段找出描写小草质地、色彩、长势的相关语言。(3分)
质地:
色彩:
长势: 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 到,写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3分)
第二段中的“闹”字能不能改为“叫”,为什么?(3分)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次序是否颠倒?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核桃压枝低
王建领
又是一年丰收季,又见核桃压枝低。
② 这几天,只要你来到商洛,步入农村,往往不等你开口,就会有村夫农妇,或老叟稚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欣慰地夸耀:“今年核桃结得繁。”
③ 放眼望去,整个商山洛水间,那一株株、一片片、一凹凹、一坡坡的核桃树,在秋日金色阳光下,自在地摇曳。信步走入林间,一位饱经风霜、满脸慈祥的大爷,正用木杆支撑似要被一颗颗、一簇簇核桃压折的树枝;一个满脸稚气,但活泼阳光的男童,不知从哪窜来,径直爬上核桃树,兴奋地表演起摘果、去皮、取仁的杂耍来。大爷一脸幸福看着孙辈,也不喝斥,任由孩子在树上与我们捉迷藏。我问道:“大爷,你这核桃林今年收成怎样?”大爷干着手中的活,也不看我,如数家珍地说开来:“我房前、地里、山上共有二十株核桃,算两亩吧,今年少说也能收一千斤。”“能收多少钱?”“前几天有人来买,一出口一斤十块钱,我嫌采青糟蹋东西,没卖。到中秋节后成熟期再卖,少说也能卖一万三千元。”“你家几口人?”我继续问道。“我两口,我小儿子三口,一年的零花钱,家中大的开支补贴就看这核桃呢。核桃丰收了,心里就踏实了。”与大爷一样,商洛大约有80%的农民拥有核桃树,核桃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15%,人均近500元。我不由得感叹:这核桃可真是商洛农民的摇钱树啊!
④ 早就听说秦岭无闲草,商山有仙果,这仙果就是核桃。之所以称核桃为仙果,是因为核桃果仁的形状如缩小了的人脑,一分为二的果仁,是典型的两叶肺的外观,一分为四的果仁,是肾的轮廓。难怪人们常说多吃核桃,强身益脑。
⑤ 当年刚到商洛工作,但见秦岭深处,层林叠翠,绿浪一波接着一波推向远山;小溪欢歌,清泉一股连着一股汇成激流,水色山魂呈美景,秦风楚韵溢华章。当家乡人问我对商洛的第一印象时,我脱口而出:“山清水秀,经济落后。”孰料这话当即受到商洛同仁的挞伐:“仓颉造字、商鞅封地、四皓隐居、闯王屯兵,商洛历史文化厚重,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后来居上待有时。”
⑥ 是呀,商洛位置独特,是唯一的被秦岭全覆盖的地区,而秦岭又地处长江黄河分水岭、南北自然分界线,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商洛自然会得秦岭之灵韵底气,以其无尽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享誉全国。
⑦ 如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之下,商洛的各种资源得以开发利用,持别是经济类作物,核桃、板栗、柿子等全国有名。可以说,商洛的核桃独步华夏。桃树那笔直的树干,庞大的树冠,浓密的树阴,姣美的树形,给人一种挺拔伟岸之感;浓绿的阔叶给人一种厚重之感,枝间繁密的果子给人一种幸福喜悦之感。它的身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的木西,蕴含着无穷的魅力。作为生态林木,它从不挑地形,不争地劲,在商洛的房前屋后,山坡沟旁,枝繁叶茂地尽情生长,固土护绿,有的是担当;作为经济林木,它五年成木挂果,年复一年为人们提供长寿果,且与低秆作物和睦相处,农民务林种地两不误,生财聚宝,有的是奉献;作为用材林木,它木质坚韧,纹理美观,质地顺平,为上乘木材,家居日用,有的是用场;作为欣赏林木,它上得了野岭,进得了园林,经济效益极佳,有的是市场。
⑧ 离开商洛时,我深深地感到:丰收季节,商洛呈现给人的除了无尽的核桃压枝的景致,还有在累累的硕果间,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和孩子们嬉闹的场面。那荡漾在人们脸上的笑容和那压低枝头的核桃构成了一幅安逸、和谐、福的农家丰收图。我相信这幅图景会在人们的描绘中更关。(选文有改动)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 3 分)
赏析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突出了商洛核桃树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谈礼貌
①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前许多年.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踩了你的脚.如此等等。试想.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②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关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就是针对上述的情况而发的。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竞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岂不大可哀哉!
③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我并无资格成为新人类的同党.我已经是属于博物馆的人物了。但是.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在他们诞生以前.有人早着了先鞭【注】。不过.话又要说了回来。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发扬光大了这种并不美妙的传统.他们(往往是一双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中.拥抱接吻.旁若无人.洋洋自得.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拘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惊诧不已。古人说:闺房之内.有甚于画眉者。”这是两口子的私事.谁也管不着。但这是在闺房之内的事.现在竞几乎要搬到大街上来.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可是已经很可观了。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④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⑤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流布全世界。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光。我相信.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⑥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报纸上的话:
⑦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注]着先鞭:比喻先人一步。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
_______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_______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