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会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并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全会指出,文化强国的实质是建设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依据。
材料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少峰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表述是公报的最大亮点,将国家重大战略推向新的高度,并细化了部署。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但文化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却不相称,全会提出的部署意味着中国强化了文化在国际竞争中重要性的自我意识,理清了以经济强国推动成为文化强国、经济与文化并重的思路。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人大代表就是要替人民说话,我这次也要说说农民工的心里话。”作为一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康厚明这么说。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人民说话”?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在全国执政以后把这种制度运用于政权建设,在国家机构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1)什么是民主集中制?
(2)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三:
云南2010年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预计全省小春粮食将因灾减产50%以上,甘蔗减产20%以上。灾区人们在积极组织自救,打井寻找水源,用新的科学栽种方式育苗,以便气候条件具备时随时移栽等。
(6)运用认识论知识,谈谈如何看待农业生产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气候变化的关系。(10分)
(7)百年大旱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影响,也有民生问题;抗旱救灾,不仅仅是国家政府所为,企业和每个公民都应当有所作为。请分析上述观点体现的经济道理。(10分)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比例示意图(%)
时间 项目 |
1997年 |
2007年 |
财政收入 |
10.95 |
20.5 |
企业赢余 |
21.23 |
31.29 |
劳动者报酬 |
53.4 |
39.74 |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给我们什么启示?
(2)专家指出,解决分配的不合理现象,必须在总量增长的基础上调整分配结构。其哲学依据是什么?
(3)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在分配问题上如何处理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政治
请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协议》)。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它是继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根据《协议》,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由9.8%下降到0.1%
(1)《协议》中,我国给予越南、老挝、柬埔寨这3个非WTO成员国与东盟其它7个WTO会员国一样的最惠国待遇。这依据的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哪条原则?
(2)分析说明中国为什么同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
B.[选修4一科学思维常识]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谁先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鼓足劲,来一个寒风凛冽,结果行人为抵御北风,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气温不断升高,行人暖意盎然,解开纽扣,脱掉大衣。人们将这则寓言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员工的爱和尊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争才智。后来把这则寓言称为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
(1)南风法则体现的是哪种创新思维方式?
(2)我们应该如何善用这种创新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