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一败一成,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同
B.两次战争发生时的国际环境不
C.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国民的觉醒程度不同
D.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军队的装备不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元末明初,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三”乃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其关键因素是( )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棉布成为大众的主要衣料
C.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D.植棉、纺棉的经济效益高

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

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巩固
C.理学思想的影响 D.审美意识的觉醒

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分布》图时得出了若干判断。这些判断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这些经济区域组织都诞生于20世纪下半期
②这些组织都是以经济合作为前提
③这些组织都把南美洲与大洋洲国家排除在外
④这些组织的诞生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