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
C.洋务运动之后 | 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
对“情”“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之一。汤显祖说“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袁宏道说“世人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和传入 |
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
C.出现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 |
D.程朱理学日益僵化 |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 | B.应当废除海禁政策 |
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 | D.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B.体现了崇儒到抑儒政策的演变 |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
D.违背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
蒋介石日记:“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这则日记可能写于
A.国民革命时期 | B.西安事变时期 |
C.重庆谈判时期 | D.北平和谈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