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念无与乐者 (2)怀民亦未寝
(3)盖竹柏影也 (4)遂至承天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本文表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分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 ,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下列句中的“之”与“魏闻之,袭楚至邓 ”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C.水陆草木之花 | D.何陋之有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秦国想要攻打楚国,但楚国和齐国结盟亲善,秦国不敢侵犯,就采用离间计破坏两国的联盟,以便各个击破。
B张仪出尔反尔,失信于楚王,楚王很生气,决定发兵攻打秦国。
C齐国对楚国与之绝交很生气,当楚国有难时,他们也袖手旁观,因此楚国陷入困境之中。
D秦国打算割地和楚国议和,楚王认为张仪很聪明,不愿得地,希望得到张仪这个人才。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惠王患之②乃令张仪详去秦
③大破楚师于丹、淅④复释去张仪翻译下列句子。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回答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
B.朝而往,暮而归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
D.山间之朝暮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
E.而乐亦无穷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 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若既不出户 | B.面墙之士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C.必有忠信如丘者欲信大义于天下 | 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
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夫 以 孔 子 之 圣 犹 须 好 学 今 人 可 不 勉 乎 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但为什么强调交友的重要呢?你喜欢交哪类朋友?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乎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夫子何命焉为()(2)公输盘不说 ()
(3)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
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
严母教读
记母教铨①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②,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③,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朗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 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④!”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注释】①铨:蒋士铨,字心馀。清代江西铅山人。②句读:这里泛指文章。③夏(jiǎ)楚:这里指责打的意思。④乃尔:这样。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毕置左右() (2)旋复持儿而泣()(3)鸡鸣方卧焉()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有多个孩子就好办,我只有一个孩子还没有成年,我死了,孩子要托付给谁? |
B.你有多个孩子就好办,我只有一个孩子又不孝顺,我死了,孩子要托付给谁? |
C.儿子多倒好办了,我只有一个儿子又不孝顺,我靠谁呢? |
D.儿子多倒好办了,我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成才,我靠谁呢? |
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