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体与选官制度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探究问题二: 英美民主政治的评价
该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组别 |
材料 |
结论 |
英国组 |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
美国组 |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
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
(3)有同学认为,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
(4)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孔子讲学的方式也是采用对话的形式。孔子与人的对话如诗篇一样,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内蕴丰厚,有很多的话就是人生格言。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对语言的锤炼,是与他对人的修养要求分不开的。
孔子,他以诗、礼、乐等形式,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寻人之为人的美。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
(2)概述孔子的基本思想主张。
(3)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孔庙大成殿,上有清康熙帝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材料三 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揉和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中康熙帝题写“万世师表”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为什么“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从当今“韩流”的强劲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材料三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1)根据材料一图所示的事件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分)
(2) 根据材料二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 1分)
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3分)
(4) 根据材料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获得了怎样的历史认识?(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美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在已潜藏了多年,……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查尔斯·辛格等主编、辛元欧主译《技术史》第四卷
材料二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一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请回答:
(1)有人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首先爆发工业革命,“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对此,你有何态度?据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2)据材料二判断约翰·尤·内夫讲这段话的时期,并简述理由。他认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
成本 |
中国(元) |
日本(元) |
中国超过日本(元) |
超过的% |
工资 动力 机械修配 营缮 消耗品 包装 薪金 职工保护费 运输 营业 捐税及利息 保险 制造及营业杂费 |
10.50 5.50 1.80 0.40 1.70 1.50 1.20 0.20 0.20 2.50 15.00 0.20 3.00 |
5.80 4.80 0.60 0.40 0.50 1.20 0.60 0.50 0.20 2.00 2.70 0.10 1.00 |
4.70 0.70 1.20 - 1.20 0.30 0.60 -0.30 - 0.50 12.30 0.10 2.00 |
81 15 200 - 240 25 100 -60 - 25 446 100 200 |
总成本 |
43.70 |
20.40 |
23.30 |
114 |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