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
B.近代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
C.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西学东渐有利于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 |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 |
B.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
C.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
D.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
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
A.自由性 | B.广泛性 | C.公正性 | D.民主性 |
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
A.程颢 | B.王阳明 |
C.董仲舒 | D.黄宗羲 |
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 B.心即理也 |
C.格物致知 | D.致良知,知行合一 |
白居易《卖炭翁》一诗,被史学大师陈寅恪赞誉为“诗史”。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 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
C.沿街开铺的街市 | D.地方自治的市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