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代文阅读
拨动心弦的微笑
马德
那天,我到火车站去接汉口来的客人。
清晨的车站广场上,稀稀拉拉的,没有几个人。我正要走进售票大厅去买一张站台票,门口的角落里,突然走出一个男人,他向前跨了两步,有些犹豫地朝我喊了声“大哥”。
起初,我以为听错了,因为我并不认识他。回头看了看,身后并没有其他人。接着,男人又叫了一声“大哥”。他的目光怯怯的,有些无助,也有些无奈。我说:“你叫我吗?”我想证实一下。他点点头说:“大哥,是这样的,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的钱被人掏了,我回不了家了,我是想……”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了许多画面:弄残了肢体的行乞者,编造家里受灭顶之灾的行骗者……繁华的街角、车站、码头,这样的人到处都是。就在刚才,售票大厅的外面,还有一个老婆婆趴在地上,摇动着饭盒,向人们要钱呢。
我怎么办?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骗子?是一走了之,还是施救于他?我飞快地在心里忖度着,男人低着头,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我的回答。就在这时候,一个六七岁的女孩跑过来, “叔叔,真的。我爸爸的钱真的丢了!”说完后,她朝我微微一笑。这个小女孩的笑容真漂亮。那纯净而甜美的笑容,像清泉,一下子流到我的心坎里。
男人一见女孩跑过来,突然扯开嗓门嚷了一句:“让你站在一边等着,谁让你过来的!”女孩被父亲的厉声呵斥吓坏了,她紧紧扯住了父亲的衣襟,不松手。
这会不会是父女俩为我上演的一出戏?我的脑海里立刻又冒出这样一个念头。但一想到刚才女孩那纯净的笑容,心里不免犯嘀咕,不会吧,他们怎么会是骗子呢?我在心里暗暗地骂了自己一句。
小女孩说:“叔叔,你要是不相信,我会唱歌.我给你唱一首歌吧。”说完后,小女孩又甜美地—笑。她松开扯着父亲衣襟的手,一本正经地摆了个站姿,歪着头想了一下,便唱了起来: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白牙……这是我熟悉的一首儿歌,我俯下身一把抱住女孩,说:“孩子,别唱了……”我一连说了几个“别唱了”,然后站起身,对男人说:“大哥,你需要多少钱?”
“我,我需要……我需要150块钱:”男人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因为难以启齿,总之吞吞吐吐半天,才说出这个数字。我把钱递给他的时候,他问我要地址,说将来要还我。我摆摆手说:“不用了。”我俯下身子,拍了拍小女孩的脸蛋,说:“小家伙,真可爱!”说完我就走了。
在站台上,我等到了要等的火车,也接到了要接的人。然后,顺着站台往回走,快上天桥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沉闷的敲击窗户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那父女俩。他们坐在即将开行的一列火车里,正咧着嘴,一边朝我摆手,一边朝我微笑。是啊,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骗子。
那一刻我为什么会突然坚决地拿出钱来帮助那个男人呢?现在想起来,应该是那个女孩的那首儿歌,还有她那甜美纯真的微笑.突然拨动了我心弦的缘故吧。
微笑是不是上帝赋予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呢?你看这甜美的语言,像一只温柔的手,一下子就触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我想说的是,不仅是这个小女孩,当我们也试着用微笑面对别人的时候,会不会一下子拔动整个世界友善的和弦呢?
.给划线字注音。
怯的(   )             度(   )
惴不安(   )           和(    )
.“我”面对讨钱的男人时,为什么不知怎么办才好?
.第三段中“他的目光怯怯的,有些无助,也有些无奈”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文中多处写到小姑娘的微笑,请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文章为什么要写父女俩坐在即将开行的火车里的细节?
.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简要谈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说阅读(10 分)
第八棵馒头柳
刘心武
  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总是背袋一背就走了,她从来不送。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回头张望。
  这回丈夫又走了。门在丈夫背后撞上时,她正站在桌边收拾碗盘,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但门撞上以后,她却撂下手里的东西,去往阳台。她站在阳台上朝下望。阳台下面是马路,马路边上栽着一排馒头柳,她习惯地朝阳台下往东数第八棵馒头柳那里望去。她等待着,她知道,再过五六分钟,丈夫的身影将在那棵馒头柳下出现。他们这幢楼的楼门开在没有阳台的一面,从楼门出去绕出楼区前往地铁入口,必从第八棵馒头柳那儿经过。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但她从未向丈夫吐露过这隐秘的一幕,连儿子也全然未曾察觉。
  这天她习惯性地往阳台一站,却忽然不习惯起来,因为丈夫的背影迟迟没有出现。他必得去乘坐地铁直往北京站,不可能改往别的方向。怎么第八棵馒头柳下不见他的踪影?惶急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多么重要!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难道他钻到地底下或飞到天上去了?真不可思议。回到家中时儿子跟她说什么她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呜哇呜哇”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声响。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心里像堵着一块鹅卵石。
  接连好几天她都无精打采。她一会儿暗自取笑自己,一会儿又从逻辑推理上断定情况的不正常。终于,有天晚上她接到了他从很远的地方打来的电话,她情不自禁地说:“你哪儿去了你?你急死我了!”丈夫莫名其妙,于是她便向他倾诉了一切,她怎么每次分别时都表面上若无其事,每次却都要跑到阳台上去望他的背影,在那第八棵馒头柳下……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是丈夫深受感动的声音:“傻女子!那天我刚一出门就遇上了咱们楼老王,他们单位的车正好接他去火车站,我就蹭了他的油,你真是死心眼儿……不过,我知道那棵馒头柳,对,第八棵馒头柳。你知道吗?每次我出差回去,你别看我进门的时候没事人儿似的,其实,我一走到那棵馒头柳下,就忍不住抬头望咱们家的阳台,咱们家的窗户,有时一站好几分钟,特别是晚上,那一窗灯火,让我心里头好爱你们!……”
  撂下电话,她才发现儿子站在面前,儿子正问她:“妈,您干吗抹眼泪儿?”
  (选自《楼前白玉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小说以“第八棵馒头柳”为题有什么作用?
小说刻画主人公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说末尾以“儿子”的发问收束,请你根据文意探究一下“她”抹眼泪的原因。

说明文阅读(10 分)
香蕉吃多少
⑴有传言称香蕉富含膳食纤维和果糖,如果空腹吃香蕉的话就会拉肚子;而且由于香蕉富含钾,空腹食用对心脏功能差的人不好。到底如何呢?
⑵首先是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指的是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的植物细胞残存物,包括纤维素、果胶等。膳食纤维确实有软化大便、促进排便的作用,适当食用有益健康。但是香蕉在膳食纤维含量方面并无突出的表现,其含量仅1.2g/100g ,不仅低于同为水果的梨、蜜橘等,也远远低于大多数谷类、蔬菜,以及几乎所有常见菌菇类食品。
⑶膳食纤维不如人,那果糖效果如何呢?同样的,香蕉的果糖含量与其他食物相比并无特殊之处。即使香蕉的果糖含量高于平均,仍然不具备通便、甚至引起腹泻的能力。大多数食用香蕉后的腹泻往往是由于进食不洁食物引起,或仅仅是出于巧合。
⑷讽刺的是,香蕉不仅未必具有传说中的通便作用,相反是腹泻病人恢复期良好的营养补充品。香蕉质地柔软,易于消化,并且富含碳水化合物而又少含脂肪,非常适合为腹泻病人补充营养,促进疾病恢复;并且严重腹泻病人体内的钾离子大量从粪便中丢失,富含钾的香蕉可以帮助患者快速补充丢失的钾。
⑸既然香蕉富含钾,可以迅速补充腹泻病人体内丢失的钾离子,那么心脏病人吃香蕉会不会出现高钾而对心脏不利呢?正常人的血钾浓度维持在3.5~5.5mmol/L之间,血钾如果高于这个范围,无论是正常人还是心脏病人,都有可能发生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理论上仅需312mg的钾就能将血钾浓度从正常范围的4.5mmol/L提升到危险的6.5mmol/L,而香蕉的钾含量为256mg/100g,只要摄入122g的香蕉就能补足这312mg的钾。难道说香蕉真的吃不得?
⑹任何一个有过一口气吃掉一整串香蕉经历的人都可以挺起腰杆回答:不可能。相反,人体每天对钾的需要量约2000mg,人体内所含的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只有极少量存在于血浆中,对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发挥极大的作用。肾脏是人体最强大的废水处理厂,每天能够滤过33000mg的钾,因此理论上讲,健康人即使每天摄入三十几克钾(约合13吨香蕉)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其实,在高钾血症之前,你先要担心的是被撑死的问题。
⑺所以,只有对于那些肾脏或内分泌功能受损,不能正常排泄钾的人来说,严格限制钾的摄入量才是有必要的。
通读全文,概括香蕉的营养价值。
阅读第(2)节划线句子,说说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第(6)节“人体内所含的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的“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欣赏下边的小说,完成各题
“遗产”13元
⑴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不舒服,得去躺会儿,你吃完先去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和剩菜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⑵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我摸了摸她得额头,她烧得像一团炭火。我将女儿抱起来,说:“咱们上医院。”但她却从我的怀中挣脱下来,说:“不用了,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虚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⑶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
⑷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而去,接下来我又失业,于是只得蹬着三轮车去出摊赶夜市。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我发现她突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什么是生活。
⑸赶到医院挂上急诊,忙碌了一阵后,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我松了一口气。值班医生告诉我,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上班后做脊液检查才能确诊。
⑹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我感到了疲倦。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难受,浑身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⑺“别瞎想,你肯定不是。”
⑻“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的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儿藏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有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你……”
⑼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腔,我抓住女儿的手什么都说不出来。女儿怔住了,她异样地、静静地望着我……好一会儿,我感觉到她抓住我的那只手有了力度,她攥住了我的三根手指头,紧紧地攥住,两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的两个眼角滚落而下。
⑽待女儿睡着时,东方已经透亮。我来到门外,我想透口气,突然就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打丈夫去世后,几年没有哭过了,此刻才体会到了一个无助女人动情时的哭,会是那么可怜。
⑾第二天上午,女儿确诊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医生说不要紧,住院两三天就可以出院。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女儿时,她一下子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的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⑿回去后,我偷偷地打开了女儿地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只小布包,眼泪再一次从我的眼角滑落。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第10段中“母亲在丈夫去世后的几年没有哭过了。”而此时她为什么哭?
第11段中,当母亲把女儿确诊是一般性肺炎的消息告诉女儿时,女儿搂紧了母亲的脖子,搂得很紧,而且从来没有这样对待过母亲,试用第一人称描述一下女儿当时的心理。
小说塑造了母亲和女儿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请扣住文中语句简要分析原因。
小说中处处流露出最质朴最真挚的人情美,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让你最感动的3处。
看完小说,我们心潮起伏,对于这样的结尾,我们似乎意犹未尽,请展开合理想象,为小说设计一个不超过60个字的结尾。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8分)
野蔷薇苔
野蔷薇的花多姿多彩,好看得很,并且,野蔷薇苔也是很好吃的。我们童年的春天,在原野上,见到野蔷薇抽苔了,就会很高兴地给摘下来,除掉柔柔的刺,剥去鲜嫩的皮,剩下一根翡翠样的杆儿,咬在嘴里,那味儿就甜在整个童年的记忆里了。
现在也常在故乡见到这样的野蔷薇苔,见了也仍然像孩子一样将它给摘下来,去刺剥皮然后给吃掉。人见了就很不理解,怎么会有这种嗜好呢?其实别人不知道,这是在回味童年,童年是最难忘的,童年养成的习惯,有时到老也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
最不能忘记的是童年的春荒,为了度过那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家里的粮食只能省着吃,因此我们每顿只吃个半饱,这样,到野地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以这么说,我们小时候喜欢春天,绝不是因为春天里鲜花和蝴蝶,而是因为春天里有给我们果腹的野蔷薇苔。
朱洪武小时落难,吃过野菜马兰头,后来他做了皇帝,也仍然不忘这种野菜,每年都让御缮房做一道马兰头菜给他品尝,我不知他是不是品出了当年的滋味,但有一点却是可贵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帝王而忘了苦难的童年。
我当然没有朱皇帝的大富大贵,但帝王和平民百姓的某些情感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所谓的童年情结。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故乡山原上的野蔷薇是那么多,一丛丛一簇簇的,有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每人摘了一大把,然后躺在草地上慢慢地捋刺、剥皮,再品尝。我们将嘴唇吃得发绿,这样,不说家里省点儿粮食,也起码在这一天里不至于太饿肚子。
俗话说:“常将有日当无日,莫在无时想有时。”我现在的日子自然比过去好得多了,但我从来没有因此忘记童年的野蔷薇苔。他常使我对生活怀有一种忧患意识,谁也不敢保证将来的世界就绝对没有战争,没有饥饿……而那时,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得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
我因此而感谢生长粮食和野蔷薇苔的土地,更因此而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作者在第三段中写道:“到野地里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中“童年的天性”与“情理”的分别指什么?
答:“童年的天性”是指(不超过5个字) “情理“是指
(不超过15个字)
作者回忆童年,表达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超过20字)
答:“童年情结”的具体内容是
“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
全文最后一句两次使用“因此”一词,作用是什么?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末尾说野蔷薇“味儿甜“是借助感觉转换表现野蔷薇在童年生活记忆中最美妙的事物。
B.作者难忘野蔷薇是因为它的花多姿多彩,苔鲜嫩翠绿,既具观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
C.文中两次使用对比手法,将童年生活和朱元璋对比是为了表现人都有童年情结;将童年生活和现在对比是为了强调人必须有忧患意识。
D.作者设想将来“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是呼吁人们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E、本文的主旨可以归纳为“不要忘了过去,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
①那是我人生中苦不堪言的一年,高考落榜的痛苦,让我心灰意冷。我辜负了家人对我的期望,那些日子,我溺在负疚的潮水里,不能自拔。我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多年来的寒窗苦读,却得不到一点回报。
③钓鱼的地方有一棵果树,上面结满了苹果。但那棵果树很高,那些高高在上的苹果,令我只有仰望的份儿。
④看我蹲在那里望身后的苹果树,父亲知道我是馋那树上的苹果了。就递给我一根树枝,对我说,蹲着是永远吃不到苹果的,为什么不站起来去试试?
⑤我犹豫了一下,但终究还是站了起来,走到那棵树下,拿那根树枝使劲地去够树上的苹果。费了半天劲,终于被我够下来一个又大又圆的苹果。我捧着它,兴奋地向父亲跑去。
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父亲看似漫不经心地说,“但首先是,你要站直了,只有挺起了腰身,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
⑦父亲的话,让我顿开茅塞。是啊,活着,人生就会有种种不容易,正是因为这份不容易,阳光才显得格外耀眼,绿叶才衬得格外鲜嫩。那些不容易,是命运赐给我们的苦难的盐,它可以为我们补充坚强的钙质。
⑧偶尔会有阴天,或者大雨滂沱。但太阳终会露出和蔼可亲的笑脸。一个合格的人,要像那棵顽强的向日葵那样,不能因为太阳的短暂缺席,就低下仰望的头颅。
⑨我听明白了父亲的话,也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我和父亲说了想重读一年的打算,在心底发誓,来年的这个时候,一定会让自己人生的树上,结出一颗闪光耀眼的苹果。
⑩ “这才是我的儿子。”父亲如释重负,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那天,我们父子俩谈了很多,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⑾霞光满天,我们收拾好行囊准备回城,这个时候我才发现,父亲一条鱼都没有钓到。我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不会吧,你钓鱼的技术不会这么差吧?看回家妈妈怎么笑话你!”
⑿父亲挠挠头,不好意思起来。“其实我压根就不会钓鱼,就是想找个借口和你谈谈心。这套渔具是我跟同事借的,也就是来装装样子。你看,早上匆忙,连鱼饵都没带。”
⒀我大声地笑着,“爸爸,你告诉了我,要站直了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那我也告诉你,要挂上鱼饵才能钓到鱼!”
⒁“没关系,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 父亲也忍不住大声爽朗地笑着。
⒂在晚霞的照耀下,这个一条鱼都没有钓到的“笨蛋老爸”,竟是如此可爱!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简要的赏析
那些不容易,是命运赐给我们的苦难的盐,它可以为我们补充坚强的钙质。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一个合格的人,要像那棵顽强的向日葵那样,不能因为太阳的短暂缺席,就低下仰望的头颅。
有人说文章的标题《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很好。请你分析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