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与长三角地区粮食生产状况差异明显。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全国 |
人均耕地面积(hm2/人) |
0.31 |
0.21 |
0.10 |
0.02 |
0.07 |
0.05 |
0.10 |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
4 916 |
5 872 |
5 870 |
7 044 |
6 207 |
6 175 |
4 885 |
表中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省区是
A.上海 | B.黑龙江 | C.吉林 | D.浙江 |
随着土地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应该是
A.垦荒,扩大耕地面积 | 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
C.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 | D.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现代化专业化生产水平 |
不同的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四地民居特点与其所在地区环境及人类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
A.①—气温低,冬季酷寒、烈风——冰雪穴居,抗风御寒 |
B.②—终年干旱少雨——半穴居,防热、防寒、防风沙 |
C.③—终年湿热——傍水而居,交通便利 |
D.④—夏季炎热潮湿——圆形石屋,防暑防潮 |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 B.生活特点 |
C.发展方向 | D.发展条件 |
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
相比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美国的人口发展比较理想。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统计数据表与中、日、俄相比,美国人口发展理想的表现是
A.人口死亡率最低 | B.人口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
C.人口年龄结构合理 | D.出生率高,劳动力最丰富 |
美国人口发展理想状态形成,主要得益于
A.限制人口生育政策 | B.移民政策的阶段性调整 |
C.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 D.科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
晨昏线上地方时为5:30的某地,一定
A.位于北半球 | B.会出现太阳直射现象 |
C.处在夏半年 | D.11:30太阳高度角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