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火山,在公元1719-1721年间,曾先后喷发数次。据《宁古塔记略》中记载:“于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水荡周围三十里,忽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为黑石、硫黄之类。终年不断,热气迫人三十余里。”形成“黑石”的物质来自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壳 | B.上地幔 |
C.下地幔 | D.地核 |
飞出的“黑石”属于( )
A.沉积岩 |
B.变质岩 |
C.岩浆岩—侵入岩 |
D.岩浆岩—喷出岩 |
下列有关岩石形成和相互转化的正确叙述是( )
A.甲类岩石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 |
B.甲类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转化为乙类岩石 |
C.乙类岩石可以在地壳深处重熔再生为新的岩浆 |
D.丙类岩石经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
右图为纬度30°附近的三个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8.有关三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三条河流汛期都在夏季
B.三地的气候特点相似
C.三地都易遭到台风(飓风)的袭击
D.土地次生盐碱化是三地主要的生态问题
9.有关三个地区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城市附近都是该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B.①城市所在国是世界著名的棉花生产和出口国
C.②城市附近有该国最大的盐场
D.③城市附近分布着该国最大的新兴电子工业中心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3~5题。
3.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A.西北 B.东南 C.正北 D.正南
4.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选择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甲、乙 B.丙、丁 C.丙、甲 D.乙、丁
5.图中瀑布的落差不可能为
A.60米 B.50米 C.40米 D.70米
右图表示某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据此回答1~2题。
1.若此时b、c两点太阳高度为0°,d点经度为180°,则地球上与北京属于同一天的范围可能占全球的
A.四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二分之一 D.三分之二
2.若此时a、b两点太阳高度为0,d点两侧日期不同,则北京时间为
A.10:00 B.11:00 C.22:00 D.16:00
读“经纬线(全球范围)示意图”,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别为8日和7日,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时间为
A.9时 B.12时 C.21时 D.15时
2.北京时间可能为
A.1月7日4时 B.1月8日11时 C.7月7日11时 D.7月8日4时
右图是某地区等值线分布图(等值线的数值是a>b>c)。据图回答11~12题:
11.若是等高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QP处不可能为鞍部 B.QP处为山谷
C.QP处为集水分界线 D.QP处为分水岭
12.若是“广东某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海拔高度)”,则
A.QP处是山脊 B.QP处可能有河流且河水由P处流向Q处
C.Q处地下水比P处浅 D.P处地下水可能露出地面形成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