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地区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 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春小麦 | B.早稻 |
C.晚稻 | D.冬小麦 |
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M地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
A.短、热量 | B.长、热量 |
C.长、光照 | D.短、光照 |
在该农作物收获期内N地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
A.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 |
B.台风肆虐 |
C.寒潮频繁来袭 |
D.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
下面是东北亚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问题。与黄河中游比较,R河段不同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 | B.有春汛 | C.结冰期短 | D.有凌汛 |
甲所在平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土层变薄,肥力不足 | B.地势低洼,积水严重 |
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 D.可耕地面积小,耕地不足 |
读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问题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上升 |
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
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
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A.1995~2000年 | B.1990~1995年 |
C.1985~1990年 | D.2000~2005年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
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②③ |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最优势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A.光照 | B.水源 | C.地形 | D.土壤 |
图是某种作物在我国的栽培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该作物若要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栽培,首先要克服的自然因素是 ( )
A.地形 | B.热量 | C.光照 | D.水分 |
图中①区域比同纬度的②区域更适合该作物的栽培,是因为 ( )
A.①区域的光照条件优于②区域 |
B.①区域的水分条件优于②区域 |
C.①区域受地形的影响,寒潮等自然灾害对本区域的影响较小 |
D.①区域的地势平坦,更适合该作物的生长 |
同期下降了30 8%,而所得的海外投资收入比上半年同期增加了23 7%。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已经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换,进入由“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的新阶段。读 “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回答问题。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A.太平洋沿岸与其他大洲的距离较近 |
B.各大河流注人太平洋,可实现河海联运 |
C.太平洋沿岸航线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
D.日本原燃料和工业品依赖于国际市场 |
日本许多汽车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是因为美国
A.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 B.经济发达,汽车市场广阔 |
C.生产成本低,规模效益大 | D.汽车生产技术落后于日本 |
日本的大城市多为港口城市,这说明
A.城市的繁荣依赖于交通运输的发展 |
B.港湾水深的沿岸地势平坦开阔,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
C.沿海地区更适宜人们的居住与生活 |
D.港口的建设为城市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扩大城市规模 |
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
A.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地域组合优良
B.石油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
C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
D. 正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