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长三角”地区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而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分析甲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及如何开发利用。
相对于乙地而言,甲地突出的优势是什么?简述甲乙两地加强这方面的合作的意义。
。 上海在开始的“十二五规划”中体现“创新趋动,转型发展”理念,将重点发展五大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新材料产业。主要属于 。(单项选择)
A.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 | B.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等 |
C.传统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 | D.轻纺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 |
说明转入“长三角”与转出“长三角”产业的差异,这种“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有何积极意义?
。
该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最能够反映从A到B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是( )
(2)从城市功能区看,甲处最有可能形成________区。
(3)该城市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乳牛业、果林业和谷物农业。请将①、②、③地适宜
发展的农业类型及其理由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1: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
人,占总人中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
口数将是20岁左右人口数的2-3倍。
资料2:据有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
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
城市。
(1)资料1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__________现象,这
一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
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明显下降
(2)资料2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我国已完成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近20年中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
这种流动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回答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对迁入地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阴影部分代表海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
求。(共16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说明40°纬线穿过的地区地形地势特征。
(2)简述①、②两地区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
(3)图示国家西部沿海地区拟建高速铁路,某国铁建集团欲投标建设。请你帮助该铁建集团
分析该地高速铁路建设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材料一中国某区域与欧洲西部某区域图
材料二欧盟国家意大利,2008年12月1日,著名“水城一威尼斯”遭遇20余年来未
见的洪水袭击,中心地区95%的陆地成为泽国。
材料三 2009年1月27日至2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完成了主题为“信心”的欧洲
之行。中欧双方在应对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上取得重要共识,也使中欧经贸合作焕发
出新的活力。
(1)简述图中甲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2)分析威尼斯遭受水灾的自然原因。
(3)结合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中国与欧盟经济合作的互补性。
读两国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共20分)
(1)简述两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甲图所在的大洲有世界最大的沙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甲国的长绒棉生产和乙国的热带种植园农业在世界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农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
(4)试分析与①河相比,②河突出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