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A.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
C.确立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1976年“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
C.坚持民主集中制 |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
毛泽东思想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
A.《新民主主义论》 | B.《论联合政府》 |
C.《论人民民主专政》 |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孙中山后来写道:“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交朝野贤豪……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由此可见,在欧洲这段期间,孙中山萌生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权主义思想 | B.民生主义思想 |
C.民族主义思想 | D.“实业救国”思想 |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载,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书籍。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思想家与革命派都希望得到日本支持 |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
C.维新思想家利用日本学术思想反击顽固派 |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
李鸿章在给朋僚的书信中指出,洋务运动可以“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这一观点表明
A.洋务运动的核心措施是实现政治民主化 |
B.洋务运动前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
C.洋务运动是在汉族封建官僚推动下开展的 |
D.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自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