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
| B.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C.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的历史结束 |
D.体现了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
“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落实麦迪逊这一主张,美国设置了()
| A.总统主持的内阁 | B.联邦最高法院 |
| C.联邦参议院 | D.两党制政党制度 |
1788年,汉密尔顿在《纽约邮报》发表的文章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以下关于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复合共和国”指的是联邦制共和国
②“两种不同的政府”是指总统和国会
③“两种不同的政府”指的是中央政府和州政府
④“分立的部门”是指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
|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
|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
|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
|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
|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
|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
|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