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
|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
| 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
| 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
|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
|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
|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含义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
| A.主张民主共和 | 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
| C.挽救民族危亡 | 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
| 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为君主立宪思想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③继承并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④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洋务派的出发点:“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方面,洋务派办教育、办海防、办工业,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 B.在上层建筑领域学习西方 |
| C.洋务派要实施新政 | D.学习西方的科技 |